從產品和服務質量層面建立失信懲戒,是對既有管理方式的重要補充和完善,必將使我國市場得到凈化,是企業追求產品和服務質量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。
最近,國家發改委就《運輸物流行業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工作實施意見(征求意見稿)》(以下簡稱“《意見》”)公開征求意見,其中表明在金融、交通等領域已經實施的“黑名單”制度,將進一步擴大到與老百姓日常生活、行業發展質量關系密切的物流領域。
《意見》的發布,并非簡單的擴大“黑名單”實施范圍,而是國家對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,對行業發展進行預期管理的重要舉措。
營造良好經濟發展環境和形成集體協同發展預期,是我國經濟現代化必須過的“坎兒”。黨的十九大以來,經濟高質量發展逐漸為社會、企業所接受,成為整個社會在發展經濟方面的基本共識。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是實現效率、質量和動力變革,是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,使我國向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的步伐。
提高效率就必須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,必須建立強大且穩定的供應鏈和良性的企業關系,改變改革開放以來長期存在的企業單打獨斗的局面。因此,必須摒棄單純追求企業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觀念,以形成共同發展、產業鏈協同和共贏的真正價值。要做到這些,誠信必不可少。做到誠信不一定需要表揚,但失信必須受到懲戒,否則以鄰為壑的盈利模式必然會犧牲行業、產業發展的整體利益,造成經濟發展無效率,也造成市場預期的負面性。
提升質量的重要基礎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高質量,是嚴格管理下的產品高質量和服務高質量。盡管在一定的時期內不注重質量可使得企業盈利,但這嚴重影響了我國創新發展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。此外,既有的質量管理體系偏重于產品本身的質量,而忽略了企業管理對質量的保障,以及低質量必須承擔的成本,使得我國很難有如德國一般的工匠精神,導致我國產品和服務質量提高緩慢。這些對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十分不利。
增強動力是企業追求效率、質量基礎上形成的新發展模式和格局,是我國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標志。改革開放以來,由于極大釋放了企業發展的積極性,在告別短缺的過程中,強大的市場需求和容量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。隨著產能過剩和環境約束的不斷增強,原有的粗放發展模式難以維系,必須尋求企業、市場、經濟發展的新動能。企業作為市場經濟最為活躍的因素和主體,必須首先取得新的發展動能,這種動能從宏觀上講是技術進步、服務創新,但微觀基礎必定是企業。因此,建立有利于企業提高效率、提升質量的“黑名單”制度,在于培育長期發展動力和誠信經營。
“黑名單”作為一種管理制度要取得長久效能,政府管理與企業管理的協同和聯動非常重要。
首先,政府不能簡單地以罰代管,“黑名單”的目的是懲戒,公平、公正、慎重和引導至關重要,要連續和跟蹤進行管理,不是簡單公布名單了事,而是要達到懲戒的目的和引導企業改正,不是把企業一棍子打死,而是要形成社會示范作用和失信成本預期管理,讓失信企業承擔必需的成本和代價。
其次,企業要高度重視,圍繞政策形成一整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和體系,防止因失信而中斷企業發展的良好勢頭,并造成員工失業、投資失敗等問題。因此,企業必須將失信管理納入企業的發展和管理范疇,而非單純的利潤、成本管理,應確立現代企業發展理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