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族,血脈相連,血濃于水,通過家族的力量可以快速聚集資本本,同時又能減少合伙人之間的互信問題。所以很多企業完成原始積累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家族的影子存在,在打江山的時候有一幫同甘共苦的親戚,這是巨大優勢。
但是,硬幣有兩面,家族的力量同時也有可能變成最大的劣勢。在發展到達瓶頸時,往往無法突破,最后走向下坡路,甚至資不抵債走向毀滅。這不是個例,小編在做市場咨詢調研的時候經常有人咨詢類似問題,今天我們就講講是什么限制了家族式專線物流的發展。
小編先分享一個專線案例:我們都知道專線在2016年以前都是很好做的,貨源充足,成本沒有現在那么夸張,利潤也比較可觀,縱觀物流市場,老板不開輛好車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。小編說的這家專線就是在那個階段發展起來的,廣州及周邊有幾個網點,末端有幾個網點,網點多數都是親戚在管理。為了讓大家都賺錢,這位老板也是讓利分紅,讓大家投資分股,網點也越鋪越多。
可是從2017年開始,整體業績出現了很大的下滑,到了2018年利潤率不足3%,到了2019年幾乎無法保障盈利,整個公司開始進入了動蕩。由于前期投入過大,加上運費月結款不斷增加和部分死賬無法收回,貨損也越來越多,人員離職率增加,同時客戶流失率也在增加。如此,導致家族親戚之間也慢慢出現了隔閡,無法凝聚力量,管理變得松散,進入惡性循環,呈現出一種死結狀態,整個公司似乎不知什么時候起開始變得迷茫。用一句電影里的話:“人心散了,隊伍不好帶了”。
相反一些專線卻能抓住時機,成功轉型,改善運營方式,吸引資本進入,一反一正,值得我們深思,問題在哪呢?小編就跟大家一起分析下。
關鍵詞:認知、管理、人才、理不清的家務事
在社會大背景下,生意有好做的時候就會有不好做的時候,國家整體規劃也不斷在高速發展,從中國制造逐步過渡到中國創造,產能過剩帶來的經濟放緩也是必然現象。畢竟在物競天擇的叢林法則下,人人都想賺錢,專線物流門檻低,逐利的過程中很多人的加入必然帶來供大于求的結果。
分析問題,首先小編要說的是認知問題,這些老板在平時工作的時候,會不會發現小編所說的問題呢?其實很多老板都看到了管理上的問題,其主觀意識還是停留在創業初期,由于市場寬松,或者說在足夠利潤支撐下,很多人都選擇了回避問題。
而企業發展到今天遇到了瓶頸或者是生存問題的時候,很多問題都會無限放大,因為改善就要改規矩,改規矩就改變了原有的部分工作方式,可能會讓部分管理者或員工不習慣,在認知無法統一的時候,很可能越改越亂。
老板的認知也可能帶來另一種結果,我們過去講叫“朕即天下”,也可以說是“一言堂”。很多老板在實際管理中往往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,或者有制度卻沒很好的執行,其很大原因都在于,私權凌駕于公權之上,也就是老板說了算,打江山是需要沖勁,而坐江山時一定要發揮每個崗位的力量,不然所有事情都會堆在老板辦公桌上。
而私權在不賺錢甚至賠錢時,在公司會失去公信力。對于不同網點,或是親戚經理人、或是股東管理人,私權大于公權時都會導致很多不良因素,各個網點經理能力不同、高度不同、認知差異都會慢慢反饋到老板這里,最終無法突破瓶頸,公司發展艱難。
最典型的是老板會說:“沒有我當時帶領你們,哪有你們的今天”!
很多親戚或股東會說:“沒有我給你賣命干活,哪有你今天成就”!
其次小編要說的是企業管理的問題。管理企業,在經歷了“人管階段”后一定要用制度進行制約,大到戰略規劃,小到賬務報銷,需要團隊根據公司規章制度有效執行,老板一個人不可能管的那么具體,老板不能一個人把所有活都干了,有良好的制體系才是關鍵。
小編在做企業咨詢時發現,很多專線物流企業連最基本的開單都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,導出系統數據后都沒辦法給財務進行有效分析核算,都不知道賺錢賺在哪?賠在哪?網點是否應當繼續經營都無法進行核算。沒有數據支撐談戰略、談未來,賭博性太大了。
說到這,有的老板會說:我就是這么干過來的,做企業就是要賭一賭,要有開拓精神。話是沒錯,可是現在的市場哪有機會亂來了,利潤越來越薄,賭輸了可能就打破了原來的體系,部分股東、親戚,可能更想穩定,干了這么多年攢下的那點家底可能都要拋出來,還是舍不得的。畢竟不是光著腳的時候了,沒有有效的管理,成本就會高,貨損也會高。無法蓄力,開拓的風險也就會更大。
第三點小編要講的是人才積累,專線本身就是低門檻的經營方式,基本都不需要什么專業知識,而且專線的職位基本是固定的,那么成長起來的人才到了有個人訴求的時候,可能會因為沒有施展的空間、沒有合適的職位而選擇跳槽。
專線對經驗型的人才有很強的依賴,小編可以舉個例子,有很多的專線經理在專線圈里一干幾年十幾年,或者一年跳幾個公司,轉來轉去還是那些人,為什么?本身專線的特性,時間不穩定,工作量不穩定,工作環境差等原因很多人寧愿選擇做餐飲,都不愿意來貨運市場。當今的年輕人普遍文化素養都不錯,自我訴求也比較高,所以專線的人才儲備前景堪憂。
第四點小編要講的就是那些斬不斷理還亂的家務事。如果是純粹的雇傭關系,那么老板可以制定任務,制定績效,不行就走人。可是親戚不然,一起打下的江山,沒功勞也有苦勞。老板想調整、想發展,就算是股權回購,就算是拿一筆錢買斷,也可能到最后仇人相向,老死不相往來,親戚朋友都沒得做。而是非曲直誰又講的清楚,人畢竟還是有感情的。
其實小編說的這些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的,企業辦不好,責任大部分還是老板的。小編說過,管理改善永遠不晚,什么時候開展都有收獲,只是過程需要老板們傾注更多的心血,過去的高利潤可能一去不返了,做好當下才是最重要的,直面問題和處理問題需要更加的智慧,想要發展就要積蓄力量,從當下做起,小編也提幾點建議:
1. 重視人才培養,用績效、股權留住對公司發展有益的員工;
2. 公私分明,重視公權,重視制度,設企業紅線,從老板做起,不用私權辦公事;
3. 股東權益明確,賬目公開透明,群策群力,借力使力;
4. 執行力需要強大的絕對控股權保障;
5. 量力而行,不要用盡所有的力量,過度開發不如保護好老客戶,也許發展更穩定;
6. 學會妥協,不要一言堂,學會傾聽,學會逆向思維;
7. 關心你的家人,關心你的朋友,老板文化就是企業文化,關懷帶來溫暖,學會用客觀的眼光來看待身邊的人。
說了很多,最后希望所有的家族企業都有好的發展,家和萬事興。
http://www.fjsiyun.com